新闻中心 /News
谈球吧官方app下载让爷爷奶奶更幸福!厦门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老年学堂建设提档升级
谈球吧官方app下载让爷爷奶奶更幸福!厦门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老年学堂建设提档升级△厦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家门口的老年学堂,让生活在厦门的爷爷奶奶们幸福感满满。这项工作在我市启动三年,将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昨日,我市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优质教学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公布首批30个优质教学点,进一步巩固提升建设成果,发挥好优质教学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市委原、厦门老年大学校长詹沧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钟伟东出席会议并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市、区两级文明办、老干部局、教育局、老年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优质教学点代表参加本次会议。他们一起参观了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大学教学点,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方法。
会议指出,《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已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要求把老年教育场所纳入社区建设与治理,整合社区资源,为教学点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教育资源、提供经费保障,明确要求推动老年教育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各区、各有关部门、各基层教学点要认真学习领会,以抓法规的学习贯彻推进教学点建设。
会议强调,要找准问题,采取措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建设提档升级。要挖掘选树优秀典型,同时调研推动基础较为薄弱的教学点提升改进,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市老年学堂均衡发展。要探索推行学期制教学,在优质教学点、合作办学点等成熟教学点先行先试。要推动师资共享,支持、引导高校、中小学在职教师利用非上课时间到教学点兼职授课任教,鼓励和支持退休教师共同参与,激励更多人才投身老年教育事业。要强化数字支撑,依托市精神文明建设智慧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厦门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实施数字化教学管理。要把握方向,加强协作,形成老年学堂建设强大合力,多开受老年人欢迎的课程,多办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多提供老年人需要的服务,把老年学堂办成深受老年人喜爱的精神家园。
△厦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官任社区是厦门境外人士聚集最为集中的区域,居住着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士1536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官任社区将老年大学国际学堂打造为具有国际范的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点。这里开设了“生存汉语、国际中医、双语气功、双语美食”等双语课程,今年来,有近1000人次外籍人士参加学习。通过学堂课程建设,社区涌现出一批热心的“洋老师”。他们在国际学堂里既是学员,也利用自身英语优势,为社区的青少年提供英语教育,常态化开展“老外带你看世界”“洋妈妈讲故事”等公益课程。
前埔南社区老年大学2005年成立,学员多、素质高、活动频、成效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这一优势,积极探索老年学堂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三个课堂的运行机制。第一课堂是学,立足社区实际和需求,开办声乐、摄影、诗词、书画、舞蹈、英语等课程。第二课堂是练,通过举办学员交流分享会、外出采风等形式,促进学员自学自练、互帮互学共同提升。第三课堂是用,引导学员学以致用成为志愿者。目前,社区老年大学853名学员中有268名加入“五老”志愿者,在红色宣讲、小区治理等文明实践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
嘉福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活动室、社区居家养老室、小区多功能活动室、全民健身广场、小区体育公园等,建立起室内外面积达13500平方米的教学场所,打造以“康、养、学、娱、智”为一体的老年学堂。社区积极挖掘和吸纳共建单位、社区能人、助老员、社工及社区社会组织,配强社区“嘉耆银龄逐梦”学堂师资库,现有老年学堂师资库42人,其中闽南话答嘴鼓教师林志萍、合唱团教师林忠阳、摄影教师林丰、烘焙教师赵瑞等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年大学讲师,高质量教学队伍带来高质量教学课程,社区老年人幸福满满。
祥店社区老年课堂设有声乐、器乐、舞蹈等12门课程,其中人气最高的是立足地域特色,精心打造的闽南特色系列课。通过开设闽南特色美食制作、闽南手工等“古早味”精品课程,组建“闽南韵·新村孃孃”传承志愿服务队,将老一辈腰鼓、剪纸等传统手艺带到老年学堂,助力闽南文化传承。除日常课程教学外,祥店社区努力探索实践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形式,培育出元旦春节百家宴、“厝边情”系列传统民俗活动等结合传统节日的教学分享,“长者生日会”上的庆生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让教学与活动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龙山社区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保障老年学堂的常态运行。其中,建立学员信息档案及学员管理制度,规范课堂招募和开课管理;针对教师资料、课程设置、开课安排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归档,便于后续跟进;建立课程回访机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老年人反馈积极调整教学内容。老年学堂现有八段锦、太极拳、中国舞、声乐课、编织课、智能手机学习和手工系列课程等多样化课程20余门,服务近500人次,成为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休闲娱乐、兴趣培养为一体的养老“综合体”,深受老年人喜爱。
银亭社区老年学堂不仅关注老年人的文艺兴趣和社交需求,亦融合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需求。课程设置上,开设了舞蹈、声乐、形体、太极等5门老年课程和多个短期特色课程,让社区老年人有更多选择参与的机会。注重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歌曲、模特走秀、快板等形式大力宣传弘扬嘉庚精神,奏响文明新风。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老年人反映较多的智能手机使用、反电诈、健康等内容,协调多方资源开展宣传或讲座。探索“老年学堂+银发志愿者”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微治理。
孚美社区老年学堂融合传统与现代,不断更新和丰富课程内容。以非遗“悦老”,打造了养生五祖拳、太极拳、太极扇等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非遗文化课程,在强健老年魄的同时,传递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文化“养老”,开设国画班和书法班,组织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教学,以文化浸润精神。以科技“助老”,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程、手机摄影课程、瑜伽课、主持课等现代兴趣课程,为老年人张扬个性、愉悦精神提供更多的选项。教学方法上,采用线上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渐美村牢牢把握老年学堂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近邻讲台”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微宣讲”,让党的路线、政策、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新思想、传递正能量。同时,渐美村老年学堂还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老传统精神,将渐美村幸福食堂建设同老年学堂氛围营造相结合,为75岁以上的社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结合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节日,关心关怀村居高龄老人,持续探索文明实践与老年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金海社区组建了“离退休老干部+社区+社工+志愿者”的四方联动运作管理机制,保障老年学堂有序运行,搭建“三个平台”,全面服务社区谈球吧官方网站。一是搭建建言献策平台,邀请老干部一起商讨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充分发挥老干部宝贵经验的作用,建言献策,助力社区治理。二是搭建文体活动平台,以“常规课程+特色活动”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文体服务活动。三是搭建学习服务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健康讲座、志愿服务等学习服务活动,通过系列学习、服务活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芸溪社区老年学堂开设了体育保健、音乐舞蹈、书法棋艺、手工制作等各类课程15门,受到广大老年人欢迎。学堂注重学用结合,培育老年品牌。其中,“夕阳红”艺术团已成为社区知名活跃的文艺团体,通过演唱红色经典歌曲,表演民族歌舞或广场舞、“车鼓弄”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展示当代老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区级、街道各类文艺演出中广受欢迎;乐龄助老服务队组织社区低龄老人,定期为需要服务的高龄老人上门剪发、陪聊、买菜、倒垃圾,给予老年人暖心关怀,营造老年友好氛围。
鼓岩社区老年学堂与翔安区老年大学合作办学,嫁接区校专业资源,丰富课程设置,把更多元的教学资源送到居民家门口。今年秋季,鼓岩社区老年学堂共开设合唱、太极、二胡、电吹管等8个种类的课程班,吸引了320余位社区居民报名。学堂现有固定教师8名,其中4名为退休老干部,4名为翔安区老年大学在职教师。学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翔安区老年大学组织的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学员参加翔安区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演等,为更多老年人创造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新兴社区老年学堂相继开设了民俗舞、大鼓、太极、合唱、瑜伽、葫芦丝、古琴等7个课程班,提倡学员自主管理,由学员进行点名、约定上课时间、共商上课内容,如遇表演,共同商讨表演服装的购置,最大程度上实现灵活高效管理。学堂重视办好第二课堂,把老年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引导到参与社区组织的写春联、包粽子、全民健身等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的热情;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洁净家园、文明创建、垃圾分类、关爱下一代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老年人的获得感。
△厦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老年教育融合发展,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自2022年3月启动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工作以来,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584个基层教学点,实现了区、镇街、村居全覆盖。